信用建設
連維良:全面推動信用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時間:2023-01-06 09:15:14
全面推動信用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連維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要建立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形成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制度機制和社會風尚。李克強總理要求,要通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城市信用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內容,最能體現信用建設“自上而下”相互協調與“自下而上”探索創新的結合。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積極進展,為城市信用建設創造了良好機遇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領域創新實踐,社會信用體系的制度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渡鐣庞皿w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關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見》等陸續印發實施,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落實落地,為優化營商環境,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城市信用建設創造了良好機遇。信用信息共享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這個“總樞紐”,聯通46個部門和所有省區市,歸集1.6億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超730億條?!靶庞弥袊本W站作為政府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總窗口”,作用持續發揮,網站日查詢量突破2億次。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落地見效。在審批服務和證明事項中,全面推廣信用承諾制,對市場主體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支持行業主管(監管)部門開展分級分類監管。信用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步入機制化軌道。構建全國一體化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網絡,歸集共享市場主體登記注冊、納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繳納、水電氣費等37項涉企信用信息。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主體權益的前提下,向金融機構全面開放使用。截至2022年11月末,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15.1萬億元,其中信用貸款3.3萬億元。社會誠信意識持續增強。舉辦網絡誠信大會、誠信建設萬里行、誠信興商宣傳月等活動,評選發布“誠信之星”,推動高校開設信用相關專業,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區)62個。社會信用立法取得實質性突破?!吨腥A人民共和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將成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域綜合性、根本性立法,標志著信用建設全面邁入法治化軌道,為城市信用工作提供更堅實的法治保障。
二、城市信用建設的探索實踐,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局貢獻了重要經驗 城市是信用探索創新最重要、最活躍的載體和平臺。多年來,通過城市信用監測和信用示范區建設等工作,不斷推動城市信用創新建設。很多城市在“信易+”、信用監管、信用立法等方面銳意進取、率先突破,創造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經驗,為上升為全局性法律制度政策提供了堅實的實踐支撐。在“信易貸”方面,河北省、重慶市、廣東省廣州市依托“信易貸”平臺,與商業銀行開展聯合建模,實現全流程的自動放貸;湖南省長沙市設立小微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郴州市出臺政府貼息政策,建立風險緩釋基金。在拓寬信用應用場景方面,黑龍江省推動全省61.8萬個市場主體自愿申請應用“碼上誠信”,并向社會公開展示自身信用狀況;廣州市越秀區首創“信用+供電”服務,向“信用辦電”全面升級;山東省威海市出臺了涵蓋“信易貸”“信易游”“信易購”“信易醫”等領域的66項誠信激勵措施,以信用惠民促進消費;北京市東城區、湖南省瀏陽市廣泛開展“信用就醫”試點,便于人民群眾就醫購藥。在信用助力營商環境建設方面,天津市實現行政處罰信用信息修復“一口受理、一網通辦”;江蘇省南通市高標準推進公共資源交易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率先推出直開式投標電子保函平臺,實現“一次授信、在線秒開”;重慶市綦江區推動“信用+模擬審批”服務,實現極簡辦、極速辦、極優辦。在政務誠信方面,遼寧省沈陽市編制國內首個基層政務誠信評價標準;河南省鶴壁市出臺加強政務誠信建設實施方案,建立公務員誠信檔案,推行政府部門服務承諾制,全面提升政府公信力。各城市創新信用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全國信用建設最亮麗的風景線。
三、全面推動信用建設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城市政府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最有條件、最有抓手、最能有所作為的一級政府,理應成為信用建設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金融環境成為城市的最重要競爭力。各城市政府要抓住機遇趁勢而上,將信用理念、信用制度、信用手段與城市治理和服務的各環節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對信用的獲得感。
一是更加扎實推動“信易貸”。信用信息的生命力在于有價值的應用,“信易貸”就是著力推動的最有價值的應用。通過信用信息的深度共享,解決中小微企業因缺少抵押擔保貸不到款的難題,直接讓各城市的中小企業受益。希望城市政府能夠繼續做深做細這項工作,在國家和各地政府歸集的信用信息基礎上,發揮區域優勢,深入歸集地方特色數據,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多維度的信用信息。要進一步提升政策支持的含金量,綜合運用貸款貼息、補貼擔保費率、設立風險分擔補償基金等方式減少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二是更大范圍推動“信易+”工程。信用建設的重要目的是要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鼓勵城市政府創造更多的“信易+”場景,在醫療、養老、家政、旅游、購物、公共出行等領域,為信用好的市民提供更多減免費用、享受優惠、免交押金、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先享后付等便利服務。
三是更加精準推動信用監管。各城市可以在充分運用公共信用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特點優化信用評價指標,根據評價結果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將信用監管拓展到更多行業和領域。
四是更加堅決推動政務失信治理。各城市政府應該成為信用建設的表率,特別是針對政府和國有企業存在的欠薪、欠債、拖欠工程款等突出的政務失信問題,要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推動解決。要將政務失信治理作為深化融資體制改革、促進民間投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五是更加積極推動示范創建。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區)評選以來,共評選出三批62個示范城市,為信用建設全局工作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第四批的示范城市評選共有110個城市(區)遞交了申請,希望更多的城市參與到示范創建工作中來。示范區不僅僅是一個名號,創建的過程本身就是能夠全方位提高城市信用建設水平的過程,是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手段。